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国内新闻

加加食品创始人反思:重组流产欲回归主业

2021-01-07 15:13皮盼资讯网编辑:admin人气:


  “2013年以来我个人投资套进去了,然后恶性循环,不断地搞投资,没有聚焦主业,所以错过了发展时机。”2020年12月23日,面对20余位调研者,加加食品创始人、名誉董事长杨振说。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杨振实际控制的湖南卓越投资有限公司(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权,100%处于质押状态,且因民间借贷、买卖合同纠纷等遭轮番冻结。公司也因违规担保等事件遭ST至今。其筹划两年有余的重大资产重组在12月21日正式宣告流产。在此之前,该公司还曾筹划收购云厨电商51%股权、收购辣妹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等。

  种种举措让加加食品错失发展良机。虽为“酱油第一股”,但加加食品目前市值尚不足后来者海天味业的2%。杨振提到,公司将回归主业回归初衷,以“酱油”作为未来主要的战略方向。只是,面对海天味业、中炬高新等行业龙头,以及后来者千禾味业,市场还能够给加加食品多少翻身的机会呢?

  “悔过”的实控人

  “企业上市后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2013年以来我个人投资套进去了,然后恶性循环,不断地搞投资,没有聚焦主业,所以错过了发展时机,这个我责无旁贷。”

  语文教师出身的杨振,率领加加食品从一家小型工厂发展成为中国酱油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遗憾的是,在2012年获得资本市场加持的加加食品,并未获得高速发展,甚至在近两年深陷各种发展泥淖。

  年报显示,2012~2019年,加加食品营收从16.57亿元升至20.40亿元,其间业绩涨跌反复;净利润从1.76亿元跌至1.62亿元。

  有调研者发出疑问:公司从2012年开始收入水平一直徘徊在这个位置,2013年调味品行业高速发展,刚好公司出现了偏离,为什么公司发生了战略偏移?

  “企业上市后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2013年以来我个人投资套进去了,然后恶性循环,不断地搞投资,没有聚焦主业,所以错过了发展时机,这个我责无旁贷。”杨振回答。

  天眼查显示,由杨振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有25家,其中12家处于注销状态。实际控制的企业有37家,涉及投资、贸易、食品加工、生物加工等,遍布湖南、深圳、宁夏、天津等地。其中,杨振及其控股卓越投资在2013年之后参股、控股或成立多个投资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6年起,杨振家族持有上市公司股权就开始出现质押。截至2017年11月25日,加加食品前四大股东卓越投资、杨振、杨子江和肖赛平,质押出去的股份已经占其所持股份的比例分别为99.78%、100%、100%和100%。其中,杨振与肖赛平为夫妻关系,杨子江为两人之子。3人持有卓越投资100%股权。

  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卓越投资、杨振、杨子江和肖赛平持有上市公司股份遭质押比例为100%、99.2%、100%和100%。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股份遭全部冻结。

  在此期间,海天味业营收从2013年的84亿元升至2019年的197.97亿元。两者差距不断扩大。

  “加加食品自从2012年上市之后,在战略上就出现了偏差,将注意力放在资本运作和多元化发展上,没有将精力放在调味品主业上,尤其是忽视了在酱油领域的巩固发展,错失了鲜味酱油和蚝油的风口。”上海至汇战略营销机构首席顾问张戟告诉记者。

  更加重要的是,“不断搞投资”的杨振,不仅使企业错过发展时机,还让企业屡屡卷入舆论和官司的旋涡。

  仅在2020年,加加食品曾多次发布公告提到控股股东持有股份遭轮候冻结。其中包括:7月13日,缘起控股股东卓越投资及实际控制人杨振与罗成钢的民间借贷纠纷;11月17日,缘起与宁夏国有资产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金融借贷纠纷;12月7日,缘起与山西粮油集团商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买卖合同纠纷。

  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公司累计遭冻结银行账户实际金额1.60亿元,占公司最近一个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6.85%。

  收购终止背后的多元化路径

  梳理加加食品投资脉络可知,自2015年以来,该公司筹划3起收购,两笔流产,另外一笔则已经出售。

  在上述投资者前去调研的前两天,加加食品刚刚宣布终止重大重组事宜,一场耗时2年多的并购落下帷幕。

  早在2018年3月12日,加加食品筹划重组,拟收购大连远洋渔业金枪鱼钓有限公司100%股权。彼时,该公司希望将金枪鱼与酱油有机结合,扩大品牌影响力。在销售领域,拓展金枪鱼衍生产品。在研发方面延长产业链,帮助上市公司未来开发具有特色的产品。

(来源:未知)

  • 凡本网注明"来源:皮盼资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皮盼资讯网,转载请必须注明皮盼资讯网,http://www.08654.cn。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图说新闻

更多>>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

每周一评:用法治为“权健事件”画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