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防汛 下水道康熙来了 罗妹妹养护工迎“最忙季”(2)
时间:2019-09-27 18:4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小峰回忆起第一次下井,想到的只有黑暗和狭窄,黑黢黢的管道里只能看见头灯照出来的一束光亮。由于污水里有硫化氢等有毒气体,还需佩戴正压空气呼吸器、氧气瓶等整套防护装备。记者体验穿戴整套重达15公斤多的防护装备,仅仅行走一会儿就已经气喘吁吁,他们还要钻到80公分直径的管道里一铲一铲地将淤泥清理出来。 “在管道里清淤站着也不是,蹲着也不是,忒难受了,只能攒着身子跪坐着铲泥。”王志海笑着说,“虽然辛苦,但养护做好了,才能保证排水管网运行正常、排水畅通,保证污水的收集和处理,防止污水漫上街道以及污染水体。”他嘿嘿一乐。 随后,记者跟随工人来到崇文门附近的盖板河例行检查排污情况,盖板河距离地面大概有七八米深,刚下去的一瞬间,一股潮湿、发霉的气味就侵袭了整个鼻腔,紧接着是漫无边际的黑,只能凭借手电打出的光束摸索方向,那种看不到尽头的压迫感和窒息感挑战着神经。而返回地面的刹那竟然有种重见天日的感觉,同是第一次下井的新人刘师傅也因为紧张而大口喘着粗气,脱下装备的他衬衫已经被汗水浸透了。 尽管有相对完善的防护措施,下井作业还是具有潜在的危险因素,随着排水、清淤设备升级、上新,现在尽量用机器代替人工下井作业。如管道疏通车、CCTV管道检测机器人、移动泵车、拦讯自冲洗设备等基本可以解决80%以上的管道问题。据了解,北京排水集团最近上新了“黑科技”排水设备,智能感知系统能自动识别是否存在积水,排水接力池可在3分钟内完成安装并提升抽排效果。 在李阳看来,自动化不仅提升效率,还能够保障工人的安全,“安全是第一位的,只要能用机器设备解决的,工人就不用下井,而且下井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王志海并不担心未来机器高度自动化以后会抢了自己的饭碗,“机器总需要人来配合的嘛,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七月,北京进入雨季,也是王志海们最忙碌的时候,他们已经做好准备时刻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记者 唐姝)
+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