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助农平台里的“传销骗局” 搜了宝被指涉嫌非法集资、传销
时间:2025-09-21 12:0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皮盼新闻网 点击:次
【直报网北京9月16日讯】(消费日报网)“近两年搜了宝疯狂开展下家,身边入局的大多都是中老年人,甚至连出租车司机都在投资。”“妈妈投资买了搜了宝,并坚信没风险,怎么劝?”近期,一个名为“搜了宝”的平台频频遭到群众反映,质疑其涉嫌传销。 据公开资料,搜了宝是一家以“链经济”模式运营的农特产品信息服务平台,推出“买十赠一”、消费返利、积分奖励等活动,吸引用户加入这个“消费创业共同体”,宣称在这套规则下,平台用户可以通过买入卖出的周期交易获得收益。“投资1万,正常交易后,一年可有1.4万多点收益。”这一回报率远超正常理财范畴。 记者注意到,近期,“搜了宝”平台已被四川绵阳相关部门认定具有明显的涉嫌非法集资和传销风险。就群众质疑、监管关注、运营模式等问题,本报记者联系了“搜了宝”运营公司华搜股份并向其发去采访提纲。对此,该公司合规性社会监督及咨询热线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不接受采访。 藏在助农平台里的传销局? “为特优农产品构筑高效衔接的数字基础和数字场景,切实有效的实现农产品买卖无忧……”,从官网介绍看,搜了宝是一款销货无忧的特色名优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覆盖了生态肉禽、粮油、果蔬、水产,以及特色酒水、调味料品六大类特色优质农产品,为商家、农户解决农产品销路和销货难题。目前已覆盖城市1500+,专卖店数量10000+,农产品30000+。 这家挂着“链经济”“新型农业”等标签的助农科技平台,近期却陷入了“传销”“非法集资”的舆论漩涡。 记者注意到,近期,有市民在“问政四川”平台向绵阳市长反映,最近一两年发现绵阳周边的很多地方出现了“农副产品”的店铺,这些店铺里面人流量几乎为0,但是却越来越多,这些店铺便来自于一个叫“搜了宝”的APP平台。 “这个平台打着存一万元、返利300元的口号,近两年疯狂的开展下家,身边也有人开始入局了,入局的大多都是中老年人,特别是江油地区,甚至连出租车司机都在投资。”该市民表示。 记者梳理发现,类似的举报信息远不止一条,其中提及“搜了宝”APP存在线下空壳店铺、线上虚拟购买、会员制、拉人头等特征。 从公开信息看,搜了宝的运营模式是用户通过在该平台购买产品获得收益,规则是“买十赠一”,每一轮的交易周期为7个工作日。等交易周期结束后,用户卖出产品可以拿到1%的现金收益和1.4%的积分奖励。按照用户一个月参与三轮交易来算,月现金收益达到3%,积分收益则是4.2%。即投入一万元,每个月就能拿到300元的现金和420元的积分购物券。 相比之下,银行大额存单的年收益率才只有3%左右,搜了宝的高额回报远超正常理财范畴。“这种高额回报明显不具有可持续性,本质上就是资金盘典型的击鼓传花游戏。”有行业人士指出。 今年7月11日,绵阳市财政局向上述市民回复表示,根据《防范与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第二条规定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依法许可或者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以许诺还本付息或者给予其他投资回报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经核查,“搜了宝”APP具有《防范与处置非法集资条例》第二条规定的相关特征,并建议向公安机关反馈。 从事件最新进展来看,四川省绵阳市相关部门已针对“搜了宝”平台开展调查核实或风险排查等相关工作。今年7月份,在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上,有群众反映,“搜了宝”存在以高收益为诱饵吸引投资、资金流向不明、疑似“拉人头”发展下线等情况,对此绵阳市江油市公安局回复表示,涉“搜了公司”在绵的经营行为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当前高度重视,正在开展有关调查工作,据公安机关判断,其具有明显的涉嫌非法集资和传销风险。 公安部门提示,根据“搜了公司”在绵经营模式和返利方式以及资金流向等多种因素,分析判断,该投资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具有重大资金安全隐患,一旦暴雷,将给投资人造成巨大本金损失。建议已参与投资的市民朋友能尽快退出,以免造成个人财产损失和相关不良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