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国内新闻 >

创新中国——70年中赛尔号危机四伏国面貌变迁述评之二(2)

从温饱不足到迈向全面小康,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无数梦想竞相绽放。创新,这颗神奇的“种子”,以惊人的速度不断“生长”。

70年来,从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到上海自贸区、雄安新区;从上海张江到深圳南山,从武汉光谷到成都天府……创新之花开遍神州大地。

70年来,从“筒子楼”“大杂院”到中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突破39平方米,从“一药难求”到139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民生的“小事”,成为推动中国创新发展的“大事”。

人们疑惑,一个跨越百年沧桑,曾经封闭愚昧的古老民族,如何焕发出崭新的生机活力?曾经一盘散沙的东方大国,如何凝聚出一往无前的创新伟力?

——制度优势是根本保障,是我们成就事业的动力之源。

2019年3月10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6C”卫星发射升空。至此,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第300次飞行任务。新华社发(郭文彬 摄)

研制“两弹一星”、发展载人航天、实施探月工程,调南方之水、从风中取电、在云端架桥,一个个重大工程惊艳全球,架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跨越式发展的坚固强梁。

以基本医保全覆盖、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形成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以7.4亿贫困人口的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是我们的唯一选择。”“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院士说。

——改革开放是强大动力,70年实力积累让创新巨变“水到渠成”。

改革开放一声春雷,深圳蛇口工业区喊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百万劳动大军涌向深圳,“逼”出了中国第一个人才市场;放开生活必需品价格,搞活了一个生活资料市场……

新中国的70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本身就是人类历史上最短时间内开展的最大规模的创新行动。一次次思想解放、一代代接力前行,不断开启社会“活力之源”。

——人才集聚成关键支撑,为创新中国注入澎湃动能。

1978年底,经千挑万选,52名中青年学者启程赴美留学,而2017年底,来华的外国留学生已经超过50万;

新中国成立时专门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不足500人,如今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越来越多的“千里马”竞相奔腾,助推中国实现历史性跃升。

——市场广阔是魅力之源,形成创新中国的巨大“吸附效应”。

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依托庞大的市场需求,以高铁、网购和互联网支付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技术、新应用不断涌现。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变着今天的中国。

70年来,中国主动敞开大门、迈开大步,真正让中国赶上了世界潮流,融入了世界体系,成为历史的创造者、潮流的引领者。

创新中国的希望

于都河北,东门渡口。

80多年前,中央红军在这里集结,迈出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步。曾经的硝烟战火已随着滚滚河水远去,如今的于都河畔,“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伫立于此。不远处,一枚“长征”火箭模型与纪念碑遥相呼应。

从永载史册的红军长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两座精神的丰碑,架起了民族独立复兴的精神之柱。

是创新,让这一切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苦难走向辉煌。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2019年会以“极不平凡”被人们铭记。

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纷扰;发展中的问题与挑战交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用创新伟力来爬更陡的坡,迎更急的浪。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革时代的技术日新月异,我们所面对的风险与挑战也与日俱增。”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怀进鹏院士说。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

面对日趋激烈国际竞争,如果我们仅凭“一招鲜”或者“几招鲜”,很难有长足的进步,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