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国内新闻 >

东南亚记者眼中的粤港卡尔卡澳大湾区:联通活力多元共赢(2)

  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和腾讯公司采访时,对大湾区创新创业发展环境颇感兴趣的孙继飞,饶有兴趣地体验了由香港创业团队研发的智能电动滑板和腾讯最新推出的创新型智能商业硬件“微信青蛙Pro”。他深有感触的说:“正是深圳前海的自身地理位置及政策上的优势,才能吸引大量高科技产业落地。我对前海还算熟悉,因为我们集团在这边投资了一个实验室。深圳是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而前海作为自由贸易区,又是一个前沿阵地,在政策、资金以及法律法规上都有相应的支持,这对于我们投资高科技产业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陈丹薇对香港、澳门青年来粤创业的故事特别感兴趣,在深圳前海的深港青年梦工场和珠海高新区的港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她详细询问了港澳创客代表,还互相交换了联系方式,计划进一步详细了解他们的创业故事。她认为这些故事生动呈现了大湾区所要推动的三地协同模式,可以鼓励更多的香港、澳门年轻人来内地创业。

  文化多元 共融共生

  两名粤剧演员在演出后被记者们团团围住。

  粤港澳大湾区和东南亚地区地域相近、文脉相亲。广东的粤剧、潮剧、杂技、书画、雕塑等岭南文化艺术在东南亚地区广受欢迎,深深吸引并感染着东南亚人民。近年来,两地民间交往、多元文化交流互鉴进一步深化,成为增进友谊的重要桥梁。

  这次采访团先后打卡永庆坊、粤剧艺术博物馆和孙中山故居等人文地点,实地感受粤港澳大湾区和东南亚地区的“民心相通”。

  苏逸在参观粤剧艺术博物馆时告诉记者,“泰国是全球华人华侨最多的国家,有很多广州会馆、潮州会馆,我们经常有机会听到粤剧,连一些泰国政要也是‘票友’,偶尔会登台唱几段。”聊至兴起,同样作为“票友”的她还当场来了一小段《帝女花》选段,“以前只是对粤剧有些了解,此行找到了粤剧的根,第一次知道粤剧是与京剧、昆曲齐名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获益匪浅。”

  陈丹薇介绍说,19世纪很多广东人移民到新加坡,同时把他们的文化,尤其是粤剧带去了新加坡。如今在新加坡牛车水人民剧场里还经常有粤剧表演,吸引了很多当地人前去欣赏。

  马来西亚光华日报网数码新闻组主任颜健品来到孙中山故居觉得特别亲切。

  而对颜健品来说,虽然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中山,但他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缘分”却始于孙中山先生,原来,《光华日报》是孙中山先生1910年在马来西亚槟城创办。他说:“时至今日,我们依然秉持孙中山‘天下为公’的口号为华人社区服务。”谈及对这次“寻根”之旅的印象,颜健品表示,“这次来到中山,我发觉这个城市非常富有生命力,‘在发展与环保中抓到了平衡点’。”

  同样来自马来西亚《星报》记者马盈慧也表示,她对历史很感兴趣,很多孙中山的事迹她都如数家珍,因此来到孙中山故居感到特别亲切。

  携手共赢 共享发展

  越南《人民报》主任记者苏黎明接受媒体采访。

  从唐宋时期世界最长航线“通海夷道”的起点,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这里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站在历史的新起点,粤港澳大湾区必将进一步对外开放,与东南亚地区携手开创美好未来,实现“互利共赢”的更多可能。

  对孙继飞等外媒记者们来说,这次湾区行采访活动,是一次“探索”之旅。“我们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非常好奇,希望能更进一步地了解大湾区,所以我就带着疑问来参加这个活动。”

  孙继飞说,这次采访行程紧凑,采访点涵盖领域广泛,包括装备制造、科技创新、人文体验等等,让他看到了更加全面的大湾区,给了他很多惊喜。这次活动之后,他计划要更深入地与国内媒体进行联动,对粤港澳大湾区进行更加广泛的宣传报道,帮助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更深入了解粤港澳大湾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