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体育播报 >

“朋克养生”催生年轻人功能性食品风口,营销夸大功效堪比保健品?(2)

“咖啡里加中药材,倒也不是追求多高的疗效。”小宋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因专业缘故,平日对入口的中药材便特别留意,她表示因为中药的效果因人而异,专门在医院开汤药都不见的多有效,“(中药咖啡)只能选一些相对来说普适的药材搞一搞,效果也不是说偶尔买一瓶能实现的。”

非但功效不如产品宣传中说的那般神乎其神,功能性食品甚至可能带来不少副作用。

主持人吴昕曾在一档节目中对着医生细数自己每天吃功能性食品的流程:“先喝一瓶美白的,再喝一个葡萄籽,再吃葡萄籽,(再吃)补气的、补铁的、抗糖的,童颜丸,胶原蛋白……”

“你有没有想过吃这么多会造成肝损伤?”医生对吴昕解释道:“(吃保健品)过度量之后会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而且吃的产品里好多是含有雌激素的,长期过量食用,可能会长息肉、肌瘤。”

为了有更好的睡眠效果,福建工程学院的张媛自2018年起就每天坚持服用某美国品牌的褪黑素软糖,“当时只是单纯觉得失眠没必要看医生,就直接买最触手可及方便的褪黑素,而且加强版软糖很好吃,完全没有吃药那种要谨慎的感觉,仿佛真的吃糖。”

“但我吃了很久才知道这么多乱七八糟副作用。”据她介绍,褪黑素软糖最开始只吃2粒就能起效,慢慢地需要过半个小时再补2粒才能顺利入睡,“微博、豆瓣上很多人都吐槽过它依赖性强,普遍会越吃越没用。”让她更难接受的是服用完褪黑素半夜醒来的感觉,“醒了手心发烫,心悸心慌,感觉跟梦游一样,非常难受。”

北京电力医院营养科主任营养师崔军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目前人们对功能食品的期望值过高,功能性食品仍属食品范畴,通常是针对某一营养素的补充,而且只能起到辅助和预防的作用。

他进一步指出,对于普通人来说,身体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的情况下,临床上并不主张随意补充具有营养补充作用的产品。以褪黑素举例,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褪黑素分泌水平会有所下降,但对于健康的年轻人来说,褪黑素数值并不会减少。因此,他并不鼓励消费者长期食用褪黑素产品进行补充,否则身体和心理上都会产生依赖性。


部分打保健食品“擦边球”进行营销宣传

那么,这些普通食品如此营销是否合理合法?在我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对保健食品之外的其他食品,不得声称具有保健功能。也就是说,除拥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保健食品标志“蓝帽子”产品外,其他普通食品不能就产品的功效进行宣传。

且目前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只存在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划分,没有功能性食品的概念。

包括前文提到的口服“防晒霜”VC软糖、“28天橘皮皱纹减少,皮肤弹性提升15%”澳洲进口胶原蛋白软糖、“可以喝的烟酰胺”饮品等多数功能性零食都没有获得这样的权威背书,其营销手段多是在打功效的“擦边球”。

更有甚者,与张媛一样服用同一品牌褪黑素软糖的消费者,普遍反映该品牌褪黑素具有强依赖性,并且在不同人身上出现各种副作用。这一事实与品牌方在产品详情页面所宣传的“无毒无副作用”“不会产生依赖”等承诺相悖。对此,张媛认为,品牌方的行为涉及虚假宣传,他们应当站出来给中国消费者一个解释。

另外,记者还发现,尽管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在类别上依照“蓝帽子”标志区分很清晰,但是实际上某些功能性食品的成分含量甚至比保健品更高,普通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过量服用这类产品同样会有危险。

例如,有不少消费者反映服用多燕瘦的酵素胶原蛋白果冻食用后,腹泻的现象比较严重;再如,汤臣倍健胶原蛋白天然VE片每片含有525mg的胶原蛋白,按照其指导使用方法和用量计算,若服用6片,成人每天约摄入3.15g胶原蛋白。而同品牌的胶原蛋白肽果味饮料号称每支30ml中含有5g胶原蛋白。也就是说,没有保健品标识的普通食品,营养含量甚至高过了有“蓝帽子”标识的保健品,保健品尚有提示不可过量服用,而普通食品却无此提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