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摊”上崛起“大商城”(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来自一线的蹲点调研)
时间:2019-09-08 10:1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来临沂,逛商城,每店停留1分钟,不吃不喝40多天才能逛完。”星罗棋布的商铺、川流不息的物流,成就了临沂商城的繁荣。 八百里沂蒙,是片红色热土,也是创业热土。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革命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和时代同频、与国家同步,沂蒙人民把牺牲精神、奋斗精神转化为创新创业精神,大力发展商贸物流,走在了革命老区跨越发展的前列。 敢为人先,勇闯市场 走进临沂商城展览馆,一幅幅老照片、一张张旧报纸、一个个老物件,令参观者惊叹不已。 过去,临沂是一片封闭之地,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 如今,临沂是一座商贸名城,物流发达,通往全国;百货云集,买卖全球。 变化如此之大,靠啥? “靠的是政府‘放心、放手、放胆’搭舞台,群众‘敢想、敢闯、敢为’唱大戏。”临沂市委书记王玉君道出其中缘由,沂蒙人民敢为人先、勇闯市场,掘得一桶桶金。 时光回溯,改革开放之初,南来的春风吹醒当地人的商品经济意识。 年近六旬的宋连胜,如今是连胜体育的董事长,代理的一款文体用品在全国长年占据销售冠军。和其他农民一样,他曾经挑着扁担,推着板车,把商品运到城里叫卖。 “当时在临沂西郊汽车站,就冲着人多,俺在那摆摊卖墨水。”宋连胜回忆,“俺们这儿把‘五天一大集’改为‘天天逢大集’。”更令他没想到的是,政府因势利导,先是帮着搭起雨棚,后又引导商户进室内经营。 “放水养鱼,把买卖盘活壮大!”临沂商城管委会主任李宗涛说,商城建设初期,政府提出市场建设“五先五后”,即“先成市后建场、先繁荣后规范、先综合后分离、先分散后集中、先简易后提高”,各类市场按照“缺补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宋连胜见证了临沂商城“地摊式农贸市场—西郊大棚底—专业批发市场—现代商贸物流城—国际化商城”的五代市场变迁,一个专业细分、种类齐全、特色鲜明的商贸批发市场集群已建成。临沂商城拥有专业批发市场131处,商品不仅辐射全国各地,还远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超过5000亿元。 创新发展,做大市场 1980年,李传明正当而立之年。有裁缝手艺的他不满足于修修补补,做起了劳保服装生意。从最初摆地摊到店面经营,再到注册公司,年销售额从6万元增加到几十万元。 2004年,28岁的李辉接过父亲李传明的“接力棒”。在父亲注册的公司名前,加了个“新”字——新明辉,他有自己的小九九:“守着店面搞批发,那叫守成更是守旧。” 在新明辉商品展示厅,劳保用品琳琅满目,扫一扫商品上的二维码,不仅可以查看产品介绍、功能演示,还可一键下单送货上门。“我们自主研发的电商平台,有世界各大劳保品牌商入驻。”借助大数据和智能化分析系统,李辉将原来的小商铺一举打造成劳保用品垂直电商平台,年营业额超15亿元。 除了像“新明辉”这样自主研发的电商平台,借助阿里巴巴等网上平台,临沂商城实现电子商务和实体市场融合发展。 曹继廉庆幸自己抓住了机遇。作为兰华集团董事长,他带领曹家王庄村村民发展商贸市场起家。5年前,面对电商风起云涌,年近七旬的他又“杠”上了互联网。刷抖音、玩直播,老曹很“潮”。 走进老曹一手打造的齐鲁E谷电商产业园,18个直播间基本覆盖国内最火的直播平台。产业园总经理聂文昌介绍,各平台主播累计实现线上宣传数据总曝光量10亿余次,通过“直播带货”累计销售额达5000余万元。产业园还承担着孵化临沂电商企业的使命。截至目前,园区电商培训达6万人次,入园以及孵化企业200多家,去年网上交易额超30亿元。 临沂商城管委会加以支持引导,实施电商园区集聚、电商平台支撑、跨境电商促进和电商生态优化“四个工程”,打造电商全产业链条。目前,一大批电商园区、电商平台、直播间等遍地开花,电商从业者达12万人,商城七成以上商户开展电子商务。 联通内外,共享市场 在临沂,到底是先有市场还是先有物流,是个解不开的谜。“二者相互支撑,密不可分。”山东顺和商贸集团赵玉玺说。 赵玉玺曾担任兰山街道李庄社区党支部书记,被动员回村“挑大梁”之前,是一家企业负责人。“当时,周边村子发展起各类商贸市场”。村民们也催他操办起来,“人家跑远了,咱再起步追,那可难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