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明星娱乐 >

国淳财富宣传日收益3.68% 实则圈钱诈骗(2)

除了“航空智能制造基地”的项目,“红东方”APP里的各种投资项目五花八门。安徽合肥的投资人燕燕说,她是通过朋友介绍才下载这款软件的,里面的投资项目包括特种磨料改造、扶持孤儿院、养老院等,甚至连元宵节、三八妇女节都成了投资项目。名义上,项目的投资额从几千元到几千万元不等,投资时间从几天到数月不等。

燕燕说,4月22日,她花1.6万投资了特种磨料改造项目,24天后回本回息。可是,5月13日,APP却无法打开了。记者发现,多名受害人均是把钱转给了个人账户,而并非是公司账户。那么,他们为何会如此相信所谓的投资项目呢?

对此,吉林的投资人王先生表示,起初他查过APP上公布的营业执照,看到注册的信息都是公开的,所以才误以为是真的。

“刚开始都是小打小闹地投,1000元、2000元,每一期的收益都很稳定。主要是人心的贪婪,于是开始越投越多,后来一共投了13万元。”受害者说,项目最开始是每天分红,后来改为到期分红。不少投资人的项目均是5月下旬到期,APP操控者选择此时跑路,应该是在骗够本金后进行的一次性“收割”。

上百名受害者遍布多个省市

APP无法打开,众多投资人开始相互联络,组建了“红东方维权群(微信)”。记者进入维权群,发现里面有上百名受害的投资人。受害人来自吉林、山东、福建、河南、河北、新疆、四川、上海等全国多个省市,他们被骗的经历如出一辙。

目前,群内已有49名投资者公布了受骗金额,累计金额超过了200万元。“这还不算群内另一半没有公布受骗金额的投资人。经过分析,受害人可能远远不止上百人这个规模,实际的涉案金额可能还要高出许多。”

调查中,部分投资人告诉记者,自己的家境并不宽裕,所投入的钱款都是积攒多年的血汗钱,也有人干脆是拿借来甚至是贷来的款项投入其中。最后弄了个鸡飞蛋打的局面,所有投资人均后悔不已。事发后,他们纷纷向所在地警方反映了自己的遭遇。

大连红东方回应:

系有人冒充公司名称行骗

5月19日,记者根据投资人提供的二维码,扫码下载了“红东方”APP,但界面已经无法打开。同时,“400”开头的客服电话也处于无法接听状态。APP信息显示,与投资人签订协议的公司叫大连红东方投资有限公司。为此,记者拨打了公司法人赵某的手机。

赵某回应称,此种情况系有人冒充公司名称行骗。“公司从未参与过这款APP的运营,也没有搞过那些所谓的投资项目。一定是有骗子在公司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了公司的名义从事诈骗活动。”

赵某说,最近他接到了各地投资人打来的问询电话,他已经向投资人进行了详细的解释,“这事儿真的不是我们干的。”他说,为了维护公司的权益,公司已经向警方报警,希望能把真正的作案人员揪出来绳之以法。

新闻链接:“绿地投资”APP换马甲卷土重来? 又一名女士被骗近20万元

5月13日,本报报道了高安市吴先生被“绿地投资”App诈骗38万余元,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受骗后,吴先生一直密切关注UC浏览器中的投资广告。5月18日,吴先生发现,“绿地投资”App更名为“绿地金融”App,在UC浏览器上卷土重来……同一天,记者接到了另一名受害人毕女士的电话,她与吴先生一样陷入了网络诈骗的套路中,投资近10万元后,又贷款投资10万元,如今血本无归。

“绿地投资”App疑似更名

5 月 18 日 上 午 ,吴 先 生 在 UC 浏览器上搜索“投资理财”几 个字,竟发现了一个“绿地金融” App。吴先生从“绿地金融”App 的介绍中发现,其同样标注是款 高收益理财产品,并且冒用“绿地 金融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之 名,注明同样的总部地址,仅仅是 “绿地投资”改名“绿地金融”,更 换了一个logo。吴先生怀疑,这很 可能是同一家诈骗公司。

从吴先生提供的视频中,记 者看到在 UC 浏览器中,搜索“投 资”两 字 便 会 出 现 不 少 投 资 广 告,其 中 不 乏 日 化 收 益 率 高 达 22%、36%的理财产品。而在“绿 地金融”App 中,理财产品的日 化收益率甚至高达 45%,所用的 营业执照等都是“绿地金融投资 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信息,很 容易让人误解为该 App 是“绿地 金融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 下的理财产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