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军事直击 >

热点网络事件:7个月,210个电话,为25位农民工讨回7.5万血汗钱_百姓八卦

“看不见”的努力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通讯员 马欣宜 董怡

再次说起这个案子,张科士记忆最深刻的,是看到顶着中午强烈的阳光,农民工们连饭都顾不上吃,在法庭门口焦灼地等待着协商结果。他坦言:“每每看到他们无助又期待的眼神,我心里也不是滋味,发自内心地希望尽可能帮他们多解决一些。”

转机出现在今年的6月18日。裘某个人因一起货款纠纷被申请强制执行,“东风来了!”张科士立即作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查封了裘某名下的一套房产。这下,裘某急了。主动找上门来,洽谈还款方案,但只谈货款,不提工资。在这个过程中,张科士仍然每天给裘某打电话,建议一并考虑如何解决农民工工资。在执行干警锲而不舍地200余个电话的劝解下,裘某慢慢认识到一味拖延于事无补,只有还清欠款,才是对农民工负责、对自己负责,就主动卖掉自己名下的房产,用于偿清拖欠的工资,本案终于得以圆满执结。

所幸,本案裘某最终还是履行了公司拖欠的工资,融易快讯,但也并不是每个被执行人都是如此。每个案件背后,除了冻结查封、查控拘留这类“看得见”的工作,执行干警们往往还要做大量的劝解、协调、洽谈、线索核查等“看不见”的努力,很多时候,执行干警们都拧着一股劲,再打一个电话试试、再上门做做工作、再去查查有什么财产…这些“看不见”的努力最终促成了执行完毕。

被执行人的转变

今年1月21日,25位农民工找到浙江省宁波高新区法院,希望对裘某经营的工厂申请强制执行。裘某是该区某制衣厂的法定代表人,制衣厂因为经营不善已经倒闭,拖欠了25位农民工共计74994元工资迟迟未付,工人们只能诉诸法律。如今劳动仲裁裁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可制衣厂仍未支付工资,眼看着年关将近,农民工的心情都非常焦灼。“辛苦工作了一整年,眼看就要回老家过年,却拿不到工厂拖欠我们的工资,真是着急啊!”

受理案件后,高新区法院的执行干警张科士仔细查看案卷并迅速行动,先去工厂的实际经营地调查,发现已经人去楼空,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与被执行人有密切业务往来的宁波某纺织品公司调查——申请人提供线索称被执行人在这家公司还有应收款。但到达现场后发现并没有什么应收款,反倒是被执行人还拖欠对方不少贷款。

虽然查控到裘某名下有一套房产,但该案的被执行主体是公司,法院不能直接强制执行裘某个人财产。本案的难点恰恰在于公司名下没有任何财产线索,裘某有履行能力但不愿意出钱。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为了尽快执结案件,给农民工们一个交代,张科士意识到还须从裘某身上突破。“我至少每天给她打一个电话,督促她到法院处理此事,给她做思想工作,向她告知限高的后果,以及作为公司法定代表人也可能被拘留。”张科士说。但裘某仍然是那个态度,要钱没有,要限高、拘留悉听尊便!

张科士说,这类追索劳动报酬执行案件的数目并不小,所占比例高达三分之一。今年以来,高新区法院受理涉工人工资执行案件182件,执结标的239余万元,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第二天,执行干警传唤了裘某,裘某虽然态度上还算配合,但说来说去还是那一句:“公司没钱,我也没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