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盼资讯网移动版

皮盼资讯网 > 明星娱乐 >

外国人拍中国美食,必打卡四川(2)

  《安东尼·波登:未知之旅》对四川美食的呈现尤其精彩。安东尼·波登连续安排麻辣十足的川菜捉弄好友艾瑞克·里佩尔,让他辣得眼泪直流,嘴巴冒烟,然后又带着他品尝了并不那么麻辣的精致川菜,还和厨师学校的学生一起学做鱼香肉丝,被老师批评“切太粗、炒太老”。最令人回味的一幕,是安东尼·波登和扶霞·邓洛普(《鱼翅与花椒》的作者)在川菜大厨兰桂均的“玉芝兰”餐厅品尝精致川菜时的一番对话,始于美食,终于文化。

  扶霞告诉他们:“川菜不是只有辣和麻,更重要的是复合味,就像法国料理的酱汁。”扶霞认为,中餐是最被低估的菜系。西方人喜欢吃中国菜,一般认为中国食物好吃便宜,老实说有点没价值。但中国菜还有很多面貌,从最高档的宴席,到丰富的农民食物,街头小吃……真的可以称之为美食文化。安东尼·波登说:“你似乎凭一己之力提出这个美丽的论点:西方人应该违背他们的天性,敞开胸怀接受川菜这种全新的料理体系,这种一开始很难接受、非常微妙的口味。”

  大米跟奶奶学做炸响铃。

  大米跟奶奶学习后,自创的冬笋意大利面。

  8集美食纪录片《奶奶最懂得》目前上线了两集,主持人大米每集探访中国不同村落里的两位奶奶,分别向她们学习一种传统美食老手艺的制作方法。第一集里,大米在浙江的潘周家学习做长寿面,在郑宅学习做豆腐皮;第二集,他在安徽木梨硔学习做米粿和腌制臭鳜鱼。不少网友表示,不仅被接地气的传统美食馋到,还被美食背后的人和故事感动了。

  新京报专访《奶奶最懂得》的主持人大米和制片人朱乐贤。大米表示,他从小就喜欢中餐,对中国传统美食“老手艺”感兴趣。他希望像陈晓卿一样把美食节目一直拍下去。朱乐贤则告诉新京报,与大米合作就是希望外来视角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能给美食纪录片带来不一样的新鲜感。

  中西合璧自创菜式不总是成功

  《奶奶最懂得》中,大米向奶奶学习一种传统美食老手艺,也会用同样的食材做一道中西合璧的自创菜式,请奶奶和她的家人吃。第一集,他用潘周家的长寿面做了“法式潘周家鸭丝汤面”,用郑宅的豆腐皮制作了意式甜点“郑宅巧克力豆腐包canoli”;第二集,他做了“冬笋意大利面”和“木梨硔葡萄牙臭鳜鱼汤”。大米透露,用当地的食材创作中西合璧的菜品是他的兴趣所在。“做这样一道菜,可以增加一层文化交流的意味在节目里。纪录片当然主要是记录当地的生活,这要占节目的大部分。但我觉得,我在这里学到了东西,就要回报一下,中国叫礼尚往来。与此同时,也会带给观众更多新鲜的体验。”

  中西合璧的自创菜式,大米并不总是成功的。“大部分时间是成功的,有的时候还行,有时候也失败了。”事实上,第一集里他用煮意面的方法做出来的“法式潘周家鸭丝汤面”就不太成功,奶奶评价说有点硬,长寿面要煮的更软一点。之后节目里,大米也经历过一些失败,例如在偏远的乡村做西餐,没有烤箱导致食物没有烤熟。“对我来说做失败也无所谓,能达到中西方美食文化交流的目的就好了。通过做中西合璧的菜,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对食材的不同看法。比如有的食材在西方是当做香料的,但中国可以把它做成甜品。我呢,毕竟是个外国人,从我的角度去探索这些美食,如果不做这些中西合璧的尝试,会错过一个有意思的点。”

  想拍美食一直拍到老

  由讲中文的英国人大米担任主持,深入中国乡村腹地探寻传统美食老手艺的纪录片,究竟是拍给谁看的?节目的开篇就说,美食,是世界的语言。大米在采访中也表示:“首先是给中国观众看的,毕竟我是用中文去交流,而这一季都是在中国拍的。但我觉得这个节目完全可以在很多国家播出,让全世界了解、体验我所体验的东西。我们讲述的内容,相信全世界的观众都会感兴趣。美食,是没有国界的。”

  大米对东西方文化交流非常感兴趣,之前拍摄《面面大观》就沿着丝绸之路观察美食在东西方交流中的变化。大米告诉新京报,他想通过节目把家乡英国的美食介绍给中国观众。“我有很多拍节目的点子,想过有一天,能带中国的观众到英国去发现美食,比如去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这些乡下的地方、大家没去过的地方,寻找真正的美食。我家里人一部分在南边的海边,我也想带中国观众去那边找新鲜的海鲜。只要大家愿意看我,我是打算一直拍下去,拍很多很多年,到我老。”

  主持人擅长和奶奶们聊天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