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拍电影很辛苦,但让我觉得自己还活着(2)
时间:2019-10-18 15:0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而对于片中junior是克隆人的身份,李安说他会想到自己最初的样子,“有的时候我们都越来越像克隆人。人到中年,甚至有时候比克隆人更像克隆人,日子过惯了,已经找不到真实的日子是什么样子的。就像亨利要面对的那种年龄困境——中年人不能退休,退休就要被杀。” 我看到了时间究竟在人身上做了什么手脚 李安说自己在拍电影这件事上,是个“蛮贪心的人,通常拍文艺片的导演,不会有机会拍追车、打斗、做一个数码人。这次有机会来,我不会放过。也是一种缘分,它的命题和我现在思考的东西有反应,那我就跟着感觉走。” 《双子杀手》并不是李安导演第一次对高格式电影的创新探索,2016年,李安就推出了全球首部以4K、120帧拍摄的数字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种技术规格被电影界的“技术狂人”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称为“新白金标准”。 但是,当时全球只有5家影厅能够播放这部影片的高技术格式版本,致使绝大部分影迷无缘看到。尽管如此,李安导演依然对高技术格式有着不懈坚持,并在时隔三年之后,再次推出高格式电影《双子杀手》。 对于自己在技术上的这种执着,李安坦承有些孤独,因为120帧拍摄只有他在做,“它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属于数码电影的新鲜美感,跟我过去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好像给我打开了第三只眼睛,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我看到了电影的更多新可能,这让我不能不去尝试,哪怕前面的路再辛苦,即使知道走下去会很辛苦,还是忍不住去做。我想还能继续用高帧拍下去,继续实验下去,我相信它还有很大的潜力没有被发现。” 电影中的年轻版威尔·史密斯Junior,是李安用特效创造的数字化真人。利用CG技术对威尔·史密斯的表演进行百分百的视觉动态捕捉,采取崭新的面部跟踪方式,从骨架、肌肉、皮肤、汗毛、情绪,都经由上百名好莱坞顶尖特效师历经两年潜心打磨而成。 李安笑说Junior比威尔·史密斯贵多了,他与500多名顶尖特效师,潜心打磨了两年,才把威尔·史密斯从“老脸皮”变回了小鲜肉。“我就像一个研究员,带着大家一点一点地研究他的脸、他以前的表演、他的心态。因为这部电影,我对威尔·史密斯的脸可能比他妈妈对他还要熟悉,他的妈妈可能都没看过这么久的他。当然最让我感触的是,我看到了时间究竟在人身上做了什么手脚,这是非常可贵的经验。” 李安介绍说,《双子杀手》筹备了两年半,因为他想用新的手法拍,“所以摄影机,机架都是重新打造的。片子是蛮大众通俗的片型,动作上也想做一些突破,挺麻烦的。我们120帧、3D、4k能拍出来都难上加难,还要和别的片子比故事情节、看点,难度很大,花了很久。拍摄‘年轻威尔·史密斯’时要求非常多,每个地方都要测量,几十台机器,很大的阵仗,那个东西很困难,后期又花了一年多。” 而在李安看来,120帧的高帧拍摄,不只是为炫技,更是因为他有助于动作的“真实感”。李安说自己在拍《卧虎藏龙》时曾和武指袁和平讨论了很久,要怎么打出真实感,最后不得不承认,即使把人打死也拍不出真实感,那是一种基于京剧的舞蹈。李安说,以前的动作戏其实不存在“拳拳到肉”,都是一片混乱、不干净的打法,但120帧能够再现这种真实感。 因为要看得更真切,过去的很多手法在拍摄《双子杀手》时都不能用了。比如电影里的摩托车追逐,可能之前是侧面,脸也看不清楚,制造速度。但现在则要通过细节来制造混乱,比如,子弹换膛,表情的捕捉等等。对打的时候不仅是拳拳到肉,而且会有真实的感受。李安说:“以往我们拍动作戏,只能用很快的节奏去制造刺激感,现在通过高帧,可以把它戏剧化、细节化,让观众看得更仔细。打斗时的动机、战术、表情,让观众真的进入到情景中,跟着人物去行动去思考。” 不敢说自己是电影发烧友 就是很喜欢拍电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