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国 对我而言,戏比天大、戏比命大(2)
时间:2019-10-15 10:3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北京新闻网 点击:次
说到陈宝国的演艺成就,还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说起,那时眉目清秀的他是个另类,1982年的电视荧屏上,要说风靡人物,《赤橙黄绿青蓝紫》里穿着牛仔裤,又帅又痞的刘思佳算得上一号。在这个讲述经历动荡十年的青年钢铁工人如何走出迷茫的故事中,陈宝国饰演了中国电视史上还从未出现过的叛逆青年。 这个角色让他拿下了首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当时的奖杯,虽然不像现如今这么精致漂亮,足足有8斤重,可对他来说分量却远不止如此。“到第二次再得这个奖整整过去了20年,那时就觉得人生如梦,如果有好戏我想天天演,但馅饼不可能总是掉在我身上。” 1986年,陈宝国在电影《神鞭》中饰演天津混混玻璃花,在那个没有美瞳和特效的年代,他硬是把打磨后的玻璃片往眼睛里放,导致视力急剧下降,差点把他磨瞎。无论什么时候,陈宝国提起这件事情都从未后悔当初的行为,只要没要他的命,他认为能成就一个人物都是值得的。 而自《武则天》播出后,也开启了他演绎帝王的表演之路。从《汉武大帝》中至阳至刚的刘彻到《大明王朝1566》中至阴至柔的嘉靖皇帝,从隐忍坚毅的越王勾践到看似神神叨叨实则什么都掌控在手的嘉靖帝,每个帝王既不重复,也不会让外界感到同质化。出演《越王勾践》时,剧中有场戏是吴王赐他去拉马车,他在马的前面跑,后面还有一辆马车,人的两条腿怎么可能跑得过马的四条腿,结果马从他身上踏过,马车也从他的身上轧过去,有一瞬间现场所有人都以为“这人没了”,“真正有情况那一瞬间,人是空白的,但有下意识的要去躲,躲来躲去居然大难不死,我就觉得是上天要留我。”不过,就算在影视作品中演了这么多的帝王形象,对陈宝国来说依然有压力,“因为我怕分不出来。其实找我的帝王角色不止这些,如果都接了肯定得有现在的一倍之多。任何一个类型的人物都有共性,而艺术能感染人的是个性。” 《老农民》剧照 演了几十年仍“不入流” 如果非把陈宝国的演艺生涯划分为上下半场的话,《大宅门》里那个天马行空、个性张扬的白景琦就是分水岭。“这个本子,几乎是郭宝昌的家史,是他的生命,也是寄予深厚情感的故事。”原来,当年在白景琦的人选中陈宝国并不是最有名气的。郭宝昌在和他聊了一个礼拜后,最终选定他,只是因为合适,并直夸陈宝国的表演“神了”,和他脑子里想象的、写出来的白景琦一模一样。 遇到喜欢的角色,陈宝国总是沉浸在忘我的境界里,他有两大“不敢”,除了不敢休息,还有就是不敢说。拍《茶馆》时,他白天拍戏,晚上去城里挂急诊,最高烧到39℃。有人问他,怎么不和剧组说说歇几天?他调侃道“不敢说,这角色我太喜欢了,怕剧组把我换掉。”拍电视剧《湄公河大案》时,因为水土不服身体不适,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量让他根本不敢入眠,“那部戏特别赶,前期准备工作做得少,今天拍完了还有明天、后天、大后天,要抓紧一切时间准备啊。” 在这个流量明星横行的时代,陈宝国依然保持着自己作为演员的专业与责任感,被无数后辈称为“演技教科书”。 每次听到这种评价,他都很害怕,急忙摆摆手,“我没有那种天才劲儿,也不是那么聪明的人。功课肯定得做,演了几十年戏,就表演来说我也有很多不入流的地方,这是一门艺术,挺深奥的,如果你潜心实践去琢磨揣摩,几十年也就这样,很快就过去了。”说到这,他的眼中似乎有一种坚定:“是电视剧这个平台给了我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我很爱这个行业,也很爱表演。讲再多都没用,拿出一个好角色、一部好戏奉献给观众,那样人生可能就有一点点意义了。” 《老中医》剧照 能否讲讲你名字背后的故事? 陈宝国:哎哟,我也搞不清楚,得问我父亲,是排序呢还是按辈分来起的。但我的“宝”是宝贝的“宝”,“国”是国家的“国”,那时候我还没啥名气,很多人把我写成了保卫的保,我说那也挺好,保家卫国嘛。(那有人叫你国宝吗?)叫我国宝就都是拿我开玩笑,平时他们拿我打岔都这么叫(笑)。 这些年,在你所处的行业里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 (责任编辑:admin) |